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

台灣糧食自給率年年低...日本卻能保持穩定<怎麼做到的!?

旅行日本東北地區時,開車沿途行經各縣市大片大片的稻田,九月適逢秋天收割季節,重重的稻穗低頭結實纍纍,成群伴風搖曳的黃金稻浪讓我大開眼界。沒有鐵皮屋,也很少其他雜物介入農田,就是成片成浪的廣大與遼闊。

真的很美。


在這段生活間也很能了解,日本對於米食文化的重視與尊敬。

日本農林水產省公佈2013年的日本糧食自給率,其連續第四年維持在39%。
反觀台灣,糧食自給率逐年降低為32.7%,當然背後原因複雜,官方直指飲食西化、人口成長、肉食比例提高....等等。

但不由得說,日本也同樣受到西方飲食文化衝擊、人口增加...等總體因素,他們為什麼可以穩定?

鼓勵而不是削減。

日本政府做了幾項政策,包括全面極動「食育推進計畫」、推廣「和食文化」。
如結合當地學校,讓營養午餐自產自食的比例提升。
推廣食育,包括建立消費者與在地生產者的信賴關係。
活化在地社區與傳統文化祭典,傳承以及活化當地的飲食文化。
推廣選購當季食材的觀念,大家養成順時而吃的習慣。

而這些理念也需中央政策與地方私人單位共同合作,活動與祭典的舉辦,加深人民的食文化體驗,也淺移默化改變眾人飲食方式。和食文化深植人心,日本料理用著日本自產的糧食。國際上也大舉推行日本和食文化,反擊歐美的西式餐飲。

反觀以經濟成長作為主導台灣社會發展為依歸的我們,除了推動「小地主大佃農」政策外,許多農地似乎很”急需”徵收轉為工業用地。但農業的「價值」並不只是生產作物的產值而已,專家估計農業各方面之價值可能高於作物產值的10倍以上。另一方面,工業化農業有著消耗化石燃料、污染環境、破壞土壤種種問題,而且論產量也不見得比小農更高。而農村的景觀、社區、生態、文化均可同步加值,更是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。 

季辛吉曾說:「如果你控制了石油,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;如果你控制了糧食,你就控制了所有人!」

吃的力量真的很大,自己的國家擁有「糧食主權」才是主要穩固的根本,也相信在全球自由貿易助長下,我們更能冷暖自知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